中山大学有5个校区.
地 址:
1,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南校区)
2,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074号(北校区)
3,广州市番禺区外环东路132号(东校区)
4,珠海市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珠海校区)
5,深圳市光明新区东新路南(深圳校区)
扩展资料:
中山大学校训:
中山大学校训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 年11月11日在国立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题写。校训词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明末清初,随着社会的变动,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所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述:“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顾炎武所指的“文”,已不是纯粹古代的经书文章,而是包括一切天下国家大事。他所指的“耻”,不是指个人荣辱,而是指全体人民的荣辱。博学 的指导思想从个人自身修养扩大到“当务之事”的社会大事,所以他作出学、 问、思与立志的统一。
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简介: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
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
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山大学是中国南方学术与文化重镇和人才培养高地。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学科总体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12年组织开展的第三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我校33个学科参评,有16个学科进入前5,32个学科进入前10,表明学校学科总体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中山大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突出,根据国际机构排名,按ESI(基本科学指标)统计,学校有16个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综合指标进入世界前1%,居全国高校第2名。
近年来,我校的高考录取专业志愿满足度达到了95%。另外,我校实行大类招生,实际上在大类内部进行专业分流并不属于转专业的范畴。至于跨类、或跨院系的转专业,我校建立完善的转专业制度,使学生能根据个人爱好、特长选学新的专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可于每年四月提出转专业申请。转专业对学科、门类的跨度并没有严苛的限定,但各专业接受学生时会有相应的条件,比如学生原所学专业的学习成绩要达到一定要求、需要通过拟转专业的笔试和面试等。转专业(转入或转出)的学生人数最多可以达到15%。
中山大学是985院校中学科覆盖面最广最全的大学之一,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考生通过转专业,或者是辅修、读双专业、双学位乃至考研来调整自己的专业,当然,更希望的是,每位考生能通过以上渠道,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
分数够的话,不需要怎么犹豫,这是个非常棒的学校!
如果以后打算在广东省内发展,那么你求职的时候基本会因为院校而完胜其他人。在广东省内的企业,看到中山大学的简历,先在心里对你认可了一大半。当然,如果以后是要到外地去就业的,就需要看情况了。毕竟,我真的遇到过问我“中山大学是不是三本院校”的人。
其实相对于北京和上海的高校,广东省的高校基本都比较低调,比较务实,比较注重实践。而中山大学,就是这些低调的高校里,实力最强的。
中山大学有个南校区,部分专业会在那个校区就读,那个校区的建筑超级美啊!古香古色,我经常以为自己走在古装剧的剧场里2333.
在国内高校的排名中,中山大学应该是排名第十左右。但正如我前面说的,中大是个比较低调的高校。如果你是想认真治学的,来这里准没错。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有12个专业。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12个专业为:汉语言文学、历史系、哲学系、旅游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金融学院、国际翻译学院、数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1、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2、历史系
历史学系是文学院的分科之一,主修人类各朝代以来的政治事件为主,并整理历史资料以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培养历史人才以编修文献也为历史学系的主要方向之一。
3、哲学系
哲学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
4、数学学院
数学源自于古希腊语,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5、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
扩展资料:
中山大学的师资力量:
1、中山大学有专任教师369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16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504人,具有副高职称1279人。
2、中山大学专家1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6人、青年学者14人,“973”首席科学家(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8人。
3、中山大学有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29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获得者9名,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有这些专业:
1、汉语言文学:培养具有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2、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网络工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的专业知识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4、临床医学: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
5、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和生物学不同),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行为和生物起源、进化与遗传发育等,经历实验生物科学、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科学等发展时期。
参考资料:中山大学-百度百科
中山大学在广州有三个校区,地区分别是:
1、中山大学(南校区):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院系设置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雅学院等。
2、中山大学(东校区):广州市番禺区外环东路132号。院系设置有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创业学院)、心理学系等。
3、中山大学(北校区):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院系设置有中山医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
扩展资料:
1、中山大学简称“中大”,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
2、中山大学拥有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管理等多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内、国际认证,是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3、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4、1924年(民国十三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山大学 百度百科_孙中山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英语:Sun Yat-sen University,缩写为SYSU),位於广东省广州市、珠海市和深圳市,是中国大陆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直属於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
中山大学是「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属於中国著名代表高校,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医科和理工多学科厚实基础,被誉为「华南第一学府」。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山大学位列中国大陆第11名,世界第297名;在2016年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中山大学位列第10名。
中山大学现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广州校区包括位於广州市海珠区的康乐园(南校园)、位於广州市越秀区的医学部(北校园)、位於广州市番禺区的广州大学城校园(东校园),另有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此外,在广东省内多地还设有多家附属医院、研究机构和独立学院。
学校资源
2011年科研经费(万元)
自然科学研究总经费(其中:附属医院) 136395.9(其中:20173.9)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 16903
学校占地总面积(平方米) 6171760
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 1937269
文献总量(万册) 602
历史名师
陈寅恪、朱家驊、史禄国、金应熙、冯友兰、傅斯年、鲁迅、郭沫若、赵元任、顾颉刚、阎宗临、李达、周谷城、俞平伯、李金发、张江树、岑仲勉、姜立夫、王亚南、马采、容庚、陈序经、商承祚、王季思、王力、锺敬文、黄现璠、朱谦之、丁颖、蒲蛰龙、高齐云、袁伟时、朱熹平、艾晓明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